说课稿

时间:2024-04-19 21:18:10
【精华】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

【精华】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下面我

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称赞》这课是一篇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领导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老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10个生字词。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四、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刺猬”、“小獾”,有机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通过了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几个句子进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这句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再如,称赞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下面的句子进行感悟:“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这句话培植了自信。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我们抓住角色对话为训练重点,取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达到了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质疑,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设计理念

我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曾接触、感悟到的大量生动事物中,领悟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构建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態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中,对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进一步感悟动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年级引入这个内容,用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掌握平移、旋转的运动规律及平移方法,为儿童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提供了重要的认知工具,并为后继学习平行线、角的分类,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等内容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活动: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规律;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移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2)学生在经历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索过程中:

体验平移和旋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丰富问题解决的技能;受到数学美的熏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交流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规律,能区分平移与旋转现象。

难点:体会物体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二、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课程标准》与建构主义理论,我采用了:师生互动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适时而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交流的环境,搭建起师生积极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进行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发现其规律。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 ……此处隐藏10320个字……目标:

目标一:积累表示“看”的词语;能照样子填写表示人物说话时神态的词语。

本课没有生字,但是对于形近字的比较,积累词语这样的训练,就要放在知识和技能的板块中,作为一个训练地重点。

目标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保罗两次都想错了,他错在哪里。

让学生通过不断地朗读,读懂课文。了解保罗的两次误解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该在这部分的教学上,多下力气。思考如何能把这个重点和难点深入浅出地教给大家。

目标三:懂得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给予才是快乐的。

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环环相扣,逐层递进。读懂了课文,才能了解保罗两次想错的原因,从而理解“相互给予才是快乐的”这个道理。

四、教学设计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学生只有在多读中才能感知、理解课文,从而达到自我消化与吸收。然而,贯穿课堂教学的读又不是简单地机械性重复,这样,学生必然会读得索然无味。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环节和目标的不同,引导学生采用恰当、多样的方式,有目的地进行朗读,在读中学习字词,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练习说话。

本课的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能了解保罗两次误解小男孩,他错在哪里,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相互给予才是快乐的”。故在设计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保罗对小男孩的两次误解作为抓手,来重点展开教学,通过读读、说说、做做,让学生最终感悟到“相互给予才是快乐的”。

(一)课前预习、读通课文

本课安排在最后一个单元,没有生字,且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能读通课文,在教学时,可以抽些基础较落后的同学来读书,让其他学生认真听,遇到读错的地方集中进行指正。让两个层次的孩子能够共谐发展。

(二)读做结合、感悟语言

在研读课文的板块,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静下心来读文章,读读画画;然后教师抓住关键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再通过串读文章,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读中积累

语文的核心是语言。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思想性和综合性中,工具性是最根本的。说话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那学生规范的语言从何而来?无疑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应善于去寻找到每个文本语言训练点。让学生能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通过反复朗读,来学习运用语言的方法。比如:本文中所出现的“读句子,说说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的作用,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教师就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渗透提示语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这样,就为学生理解提示语的作用做了较好的铺垫。

总之,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提高学生朗读质量,让学生从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说课稿 篇8

我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52页“发新书。”

一、教学简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本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内容,前面所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必要基础,又适当为学生学习这节课进行有效的学法渗透和迁移。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切实学好本节课内容会为后面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技能是发展数感的重要方面,教材为此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必要性。本节课通过一个班的同学发新书的场景,创设了加法情境,所以在教学初,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懂图意,根据“40本书够不够?”这一问题列出“19+18”这一加法算式,但不要求学生们算出结果,而是让他们先估计一下书的数量够不够,学生们可能会说出“19+18等于30多,所以够了。”还可能会说“不够。”这正为下面学生去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埋下伏笔,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遇事先估一估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中研究、总结并解决实际问题。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方面实效显著,很快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之一。在我的课堂中也毫不例外地应用了合作学习。估算结束后,我会把19+18等于几这一问题交给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把计算过程记录在纸上,4号同学组织,并记录,老师适当参与、指导。学生会出现多种算法如:摆小棒、凑十法、利用上节学过的知识先把它转化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再算、竖式计算等。汇报时,我不准备采取老师写,学生说的方法,而是由学生自己到黑板说说小组讨论的结果,因为学生自己研究出的东西本应自己讲给同学们听,本组的同学可以直接站起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针对他的发言可以发表自己见解。既吸引同学注意,又锻炼了他自己,发展了数学语言,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一举三得。当黑板上写满学生研究出的方法后,我会给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研究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能够熟练计算,也就是说,在让学生体会到原来这道题有多种算法的同时,还应把最普遍、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扎实,所以我会先告诉学生们,黑板上列出你们这么多想法,你们真棒!在今后的计算中你们喜欢哪一种,用哪一种算得快,就选择哪一种,因为在今后的计算中,我们会经常用到竖式,所以我们再来重点看一下竖式好吗?这样即夯实了双基,又没有使学生产生只要会竖式就行了的错觉。最后我要求学生把“发新书”这一题目换一换,用数学语言说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上节课换题目作为基础,学生会很容易说出:把“发新书”换成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在练习题中培养学生从不同方面解决问题。

练习是验证一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如何的必要补充,学生会在练习中再次体验算法并加深记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抓住练习这一重要环节,对孩子进行最好的训练,本节课52页的练习中为我们准备了4道题,在课堂上我会要求学生前两道题用竖式解答,后两道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让学生再次体会到竖式是应该掌握的方法,但其他方法也可以同时应用。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学目标的落实也水到渠成。

教师对数学教学育人价值的觉悟,就在于改变以往大量的、机械的强化灌输,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时时注重培养学生句、具有敏锐的审视问题的数学眼光,从而提高整体把握问题的能力,希望我的学生能在本节课,乃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所收获。

《【精华】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