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不止于耳目之娱》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审美不止于耳目之娱》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审美不止于耳目之娱
王元骧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文艺称为“灵魂的事业”,这是强调文艺在塑造人的灵魂上的重大作用。这里所说的“灵魂”实际是人的“心灵”,它是由理智、意志、情感三者构成的有机整体。要完善和提升人的心灵世界,不仅要有知识的教育、意志的教育,还需要有情感的教育。而在情感教育方面,美与美的艺术又起着其他思想工作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美是人们感觉和体验的对象,我们认为某一事物是美的,一般是由于它的感性形式使人身心愉悦而不是因为它的实际有用性,所以康德认为审美所给予人的是一种“无利害的自由愉快”,他把这种感知方式称为“静观”。但自100多年前王国维把康德美学引入我国以来,这一思想一直没有完全为人所理解,最初不少学者都受叔本华影响,视之为一种“纯粹的认识形式”,是“意志的清净剂”,它带给人的是“真正的清心寡欲”,“使人认识到这一切身外之物的空虚”,从而在消极意义上把审美看作不过是在人生苦难中暂求解脱的一种“养心术”。近些年来,受西方“消费文化”影响,人们更是常把美感与“快感”混同,以为它只是给人以耳目之娱而完全否定它的精神担当。
事实上康德之所以以“无利害的自由愉快”来规定美感的特性,是由于他深感近代西方社会在科技理性与商业文明统治下,人已经逐步沦为欲望的工具和奴隶而日趋物化和异化。忘却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他提倡通过对美的对象的感知和体验来培育人高尚的审美情操,就像庄子说的“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把个人情怀与宇宙精神统一起来,使人从物质束缚中摆脱出来而获得解放,超越功利目的而得以进入“物我同一”“万物一体”境界,同时又能培育人的自由意志,使人按照美的信念和法则去思想和行动,成为“有道德的”亦即他所说的“以自身为目的的人”。这也就是他所说的“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即在不受理智与意志强制之下,通过情感的陶冶来达到改造人性的目的,而并非像人们所误解的那样:审美只是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和满足。
这种自由愉快对于人的生存至关重要:虽然人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并不能满足人生存的全部需要,它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快乐和幸福的问题,甚至使人为满足欲望变得贪得无厌,因而永远处于被物支配的地位,导致人生痛苦。这就是今天虽然物质生活较以前半富多了,有些人仍然不快乐幸福,反创出现各种精神焦虑的原因所在,这也从反面印证了精神生活对于人的重要性。而审美就是不予强制和灌输而令人精神愉悦,按照美的理想和信念来塑造人的心灵,使人从“感性的人”提升为“理性的人”的一种最为积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说,审美既是一种“享乐的方式”,又是一种“修养”。
1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塑造心灵需要理智、意志、情感的教育,对艺术的审美教育属于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发挥着其他思想工作不能替代的作用。
B、康德认为审美给人以“无利害的自由愉快”,是因为事物的美—般取决于其使人身心愉悦的感性形式而不是它的实际有用性。
C、从把审美当作人生苦难中暂求解脱的“养心术”,到认为审美只给人以耳目之娱,康德美学自引人我国以来一直受到曲解。
D、物质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快乐和幸福的问题,甚至使人为满足欲望变得贪得无厌,这说明了人的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
1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柏拉图的话,意在强调文艺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引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审美能够完善和提开人的心灵世界。
B、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将康德的“无利害的自由愉快"的审美观与暂求解脱的“养心术”进行对比,以突出后者的消极意义。
C、近代西方社会中人们日渐沦为欲望工具和奴隶而日趋物化和异化,康德在此背景下规定美感的特性,具有现实针对性。
D、文章立足中外视野,既有对康德美学的阐述,又引用庄子的话语加以佐证,充分论证审美“无利害的自由愉快”的重要性。
16、请结合文章,简述“审美不止于耳目之娱”的理由。
参考答案:
14、D
15、B
16、①审美带给人的不只是感官上的享受和满足,更是超越物质的精神快乐;
②审美培育人高尚的审美情操和自由意志,使人按照美的信念和法则去思想和行动;
③审美既是一种“享乐的方式”,又是一种“修养”,使人从“感性的人”提升为“理性的人”。